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性骚扰”案件的几点评说/秦前红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4:57:32  浏览:997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性骚扰”案件的几点评说

秦前红*


近来媒体关于“性骚扰”事件的报道可谓连篇累牍,沸沸扬扬。先有关于北京首起“性骚扰”案的聚焦,接着传来武汉“性骚扰”案原告一审胜诉的消息。社会大众的眼球很快就被吸引到了这种事件上,相关人士暗自兴奋不已。
“性骚扰”在我国不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这样一个话语表述也是“洋务运动”的结果。它大抵用来描述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与女性特别相关的、与女性私生活安宁权相关的、与女性身体权或性尊严相关的。“性骚扰”的实质表现为违背妇女意志,以言语或动作对妇女进行调戏、挑逗、侮辱或猥亵的情形。当然,逻辑意义男人也可能被“性骚扰”,但在当今这个男权强势社会里,它还不构成一个值得法律关注的普遍问题。
“性骚扰”问题的突显与下列因素相勾连:1)工业时代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使人与人的距离缩短,冲突增多;2)社会经济发展,传媒在逐利动机的支配下,热衷于报道和炒作个人私隐问题,追求轰动效应;3)法治时代下的公民权利意识和自主意识增强,用法律保护自己权利的诉求欲望更加强烈;4)某些个人为了功利化的目的,不惜以名誉换名声。
“性骚扰”问题的法律调制方式通常有三种:第一,宪法的保护方式。宪法确认和体现包括性安宁和性尊严在内的人格权和支配身体自由的人身权,以防止受到以政府和国家为代表的公权力机关的损害;第二,刑法的保护方式。刑法禁止严重侵害公民人身和人格的行为,否则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民法的保护方式。民法对发生在公民之间的侵犯人格和人身的行为,规定了明确具体的侵权责任。
对“性骚扰”问题的处理手段通常可化约为财产补偿的办法。因为,如果要侵害人公开说明、赔礼道歉只能越描越黑,加重受害人的“不名誉”;也不能允许受害人“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让受害人去反“骚扰”一下侵害人;更不可能让受害人去怒掴侵害人几个耳光,或者去掉侵害者的某个身体部件,以解受害人心中之怒气,如果这样制度本身就不文明了。但权利或尊严是一个体现了个人主观价值判断和内心感受的东西,举例说,同样一个猥亵动作,会使某个人觉得受到了极大侮辱,恨不得将受侮处象古代传说的那样切去以正清白,对另外一个人来说,她会觉得无所谓,或者有所谓也很快可以用“恶狗咬了”一类的理由迅速缓解自己的不快。正因为如此,所以法律在规定财产补偿时,便在“漫天要价”或“得不偿失”之间确定了一个中性补偿标准。
关于“性骚扰”问题,在法律上有太多的困惑,如何适当地规定“骚扰”的范围或程度,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比如说,对某人讲一句“荤话”或做几次“流氓”动作算不算“性骚扰”?丈夫违背妻子的意愿进行挑逗或搂抱,是否属于“性骚扰”;医生借看病之名,对病人进行过分的拿捏,也是“性骚扰”吗?在尊重个人的权利和生活空间的同时,如何保护社会的公共交往空间和秩序,是法律制度安排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或者在动辄上纲为“男女作风”问题的时期,似乎没有“性骚扰”的烦恼,但那样的社会我们谁也不喜欢。因此,我们不能对法律作泛道德主义的安排,或持法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浪漫主义观念,而应培育和生成适合时代要求的男女道德律。
“性骚扰”事件的受害者通常被欺于“暗室”。孤男寡女之间的是是非非,要在法庭上找一个说法,不靠证据是不行的。因此,当那些“被侮辱或被伤害的人”准备去打官司时,我们不禁要追问一句:你有证据吗?

*秦前红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乐山市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程序规定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


乐山市人民政府令第 5 号

  《乐山市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程序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姜晓亭
二○○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乐山市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的管理,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规范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程序,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四川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乐山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乐山市城镇国有土地上因建设项目实施房屋拆迁,被拆迁人和房屋使用人在拆迁行政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需要实施行政强制拆迁的,适用本规定。对征收、征用、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的房屋实施行政强制搬迁,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拆迁人应当依照《乐山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被拆迁人应当在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或者其同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的职权作出行政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四条 拆迁人按照行政裁决向被拆迁人提供了拆迁补偿资金或者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安置用房、周转用房,被拆迁人在拆迁行政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拆迁人可向市或县级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
  第五条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收到拆迁人申请后,应当邀请有关部门、拆迁当事人代表以及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代表等,对行政强制拆迁的依据、程序、补偿安置标准的测算依据等内容,进行听证,并在3个工作日内将听证结果告知拆迁当事人。
  第六条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负责人集体审议拆迁人的申请后,认为应当实施行政强制拆迁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强制拆迁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拆迁人的行政强制拆迁申请书;
(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裁决调解记录和裁决书;
(三)被拆迁人不同意拆迁的理由;
(四)拆迁人针对被拆迁人制订的补偿安置方案;
(五)拆迁人提供的安置用房、周转房的权属证明或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六)被拆迁人拒绝领取补偿安置资金的,应当提交补偿安置资金的提存证明;
(七)行政强制拆迁的听证材料;
(八)行政强制拆迁方案;
(九)其他相关材料。
  第七条 对依法应当实施行政强制拆迁的房屋,由市或县级人民政府作出行政强制拆迁决定,责成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实施。公安、规划和建设、房管等有关部门、房屋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基层组织和公民应当予以配合。
  第八条 行政执行机关依据强制拆迁决定实施行政强制拆迁前,应提前15日发出行政强制拆迁通知书,告知被拆迁人在15日内自行搬迁,逾期不搬迁的,由执行机关依法实施强制拆迁。
  第九条 送达行政强制拆迁通知书主要采取直接送达方式,由执行机关两名以上执法人员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也可采取委托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
  第十条 行政强制拆迁时,执行人员应向被拆迁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宣布行政强制拆迁决定,并告知其在拆迁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第十一条 行政强制拆迁时,执行机关应当组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被拆迁人单位代表到现场作为强制拆迁证明人,并由公证机关对被拆迁房屋及其房屋内物品进行证据保全。
  第十二条 被拆迁房屋内的物品由执行机关运送到周转房或指定处所,交给被拆迁人。被拆迁人拒绝接受的,执行机关可以代为保管,也可以向公证机构办理提存。
被拆迁人在行政强制拆迁时应当到场,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被拆迁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行政强制拆迁的执行。因被拆迁人的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由被拆迁人承担;行政强制拆迁的费用由被拆迁人负担。
  第十三条 实施强制拆迁,执行机关应当制作执行笔录,载明强制拆迁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以及被拆迁人财物的登记情况等事项,由被拆迁人签字或盖章;被拆迁人拒绝签字或盖章的,由强制拆迁证明人、记录人签字或盖章。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应当维护行政强制拆迁现场秩序,对阻碍执行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殴打执行人员等扰乱公共秩序和妨害社会管理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制止并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被拆迁人对行政强制拆迁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强制拆迁不停止执行。
  第十六条 未经市或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强制拆迁或者未经人民法院裁定强制拆迁的房屋,拆迁人和有关单位不得对未搬迁的被拆迁人停止供水、供电、供气,不得强行拆除未搬迁的被拆迁人的房屋。
  第十七条 本规定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乐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多种因素收受他人钱物的认定

被告人夏某系淮安市某区财政局长,自2001年至2006年间,被告人夏某利用其担任淮安市某区财政局局长的职务便利,在从事拨付资金、人事安排等事项时,先后21次收受他人钱物折合人民币共计76200元,并为他人谋取利益。另有非法所得人民币16000元。对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夏某收受张某7万元这1起,法庭经审理查明,张某送夏某7万元现金是出于多种原因:既有夏某利用财政局局长的权力拍板决定将财政局土地交给张某开发经营,也有夏某出面与国土、建设等部门为张某开发经营的项目办理土地、建设等相关审批手续,还有夏某与张某私人借款18万余元的利息(对于利息双方没有约定)回报。这些因素中既有有罪因素,也有非罪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同时存在,究竟张某所送的7万元现金中多少属于权钱交易的性质,无法定量地分析,淮阴区法院以该起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认定这7万元不构成受贿。据此,法院判处被告人夏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五万元。案件宣判后,被告人没有提起上诉,公诉机关亦未抗诉,判决已经生效。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被告人夏某出于多种因素收受张某7万元现金是否构成受贿。本案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两种意见:1、被告人与行贿人在庭前有相对稳定并相互印证的说法,且被告人本人也认为这笔钱不该拿,并退了钱。虽然被告人夏某借了18万元给张某,但如果没有约定,即应没有利息,如果有利息也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利率标准,而不应按民间行规计算。被告人夏某将土地交由张某开发并收受7万元现金,应当认定为受贿。2、经庭审确实查实被告人夏某借过18万元给张某,双方对此借款利息没有约定,对于利息双方只要没有意见,利息高低法院不应当干涉。张某所送7万元中既有对被告人夏某将土地交给其开发并在办理手续上给予帮助的感谢,也有对夏某借钱给他的利息回报,属于多因一果,而两者间数额又无法区分,本着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对7万元不认定为受贿,但作为量刑情节予以从重处罚。
究竟上述两种意见谁是谁非,笔者认为应当仔细分析张某送钱给夏某的原因。根据我国刑法第385条第1款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针对张某送钱给夏某的第1个原因,即夏某作为淮安市淮阴区财政局局长拍板决定将淮安市淮阴区财政局土地交由张某开发经营,张某从中获利,张某为感谢夏某而送钱,夏某作为淮安市淮阴区财政局局长,具备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其拍板决定将财政局土地交由张某开发,利用的是自身职务的便利;张某开发经营此土地获得了利润,也具备谋取利益的条件,因此出于此原因收钱构成受贿罪无疑。根据我国刑法第388条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针对张某送钱给夏某的第2个原因,即作为财政局招商引资项目(张某利用财政局土地开发房地产),夏某作为第一责任人通过关系找到国土局、建设局帮助张某办理审批手续,夏某作为财政局局长,其通过关系找到国土局、建设局帮助张某办理审批手续,不是利用财政局局长的职务便利。财政局局长没有办理土地、建设审批的权力,办理土地、建设审批的权力在国土局和建设局。从国土局、建设局与财政局的关系来看,三者在行政体系中处于平行地位,没有领导也没有制约关系。夏某出面为张某办理项目土地、建设等审批手续,是响应招商引资的号召,服务招商引资企业。国土局、建设局之所以要给财政局局长夏某在办理项目土地、建设等审批的方便,一方面是因为招商引资的大环境决定所有行政机关要给予招商引资企业方便;另一方面也有同是一个地方的行政机关一把手,也有相互利用的因素。但两个方面均与夏某作为财政局局长的权力无关。再者,张某响应号召到淮阴区开发房地产并从中赚取利润,也不是不正当利益。因此,夏某为招商引资企业办理土地、建设审批手续,而收受钱物不符合斡旋受贿的规定,也不能认定为受贿。针对夏某与张某借贷18万元现金,由于这是私人借贷,属于私法范畴,要遵循意思自治的规定。只要当事人双方没有意见,双方完全自愿,不违反强行性规定,作为公权力的法院不应当介入。况且经过核实,民间个人工程借贷也有月息2分至1毛钱的现象存在。而张某在做其他工程过程中也有这种情况。虽然夏某和张某在借款时没有约定利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应视为无利息,但法律并不禁止当事人自愿给付利息。同样,法律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部分不予保护,但也并不禁止当事人自愿给付高额利息。因此,不能否认这7万元中有利息的成分。在没有足够证据予以区分和排除的情况下,难以核实张某所送的7万元中有多少是借款的利息回报,多少是非法所得,多少是贿赂的成分。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出发,应当对7万元不认定为受贿。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